11月30日上午,東南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王珂教授應邀來我院講學,為我院師生帶來了題為《詩歌療法的原理與應用》的專題講座。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吳曉,武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晶,文學院相關專業碩士生、博士生現場聆聽了講座。講座由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趙小琪主持。
講座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拉開帷幕,王珂教授現身說法,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中國詩歌的“詩教”實質上也是一種“詩療”,有助于培養詩療所推崇的人的“高級情感”和“道德愉快”。他指出詩歌療法采用的主要是漢語新詩,新詩是采用現代漢語和現代詩體抒寫現代情感和現代生活的現代藝術,可以將現代漢詩的“詩教”與古代漢詩的“詩教”“ 異質同構”成新的“詩教”,因此,詩歌療法有助于拓展新詩的功能,促進新詩的功能研究。他繼續指出,詩歌之所以具有治療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詩歌的三大功能與心理危機干預的三方法相似。隨后,王珂教授就詩歌的三大功能與之相對應的三種心理危機干預方法進行了簡要介紹。談及詩歌療法在當代社會的作用時,他提出了現代人五大素養、成功人士七大共性以及優秀人才六大要素等幾個概念,并指出詩歌療法的最低目標是培養健康人,最高目標是培養優秀人,尤其是優秀的現代人,通過培養現代國人來建設現代中國。
王珂教授的講座幽默詼諧、發人深省,他對詩歌療法的獨到解讀,讓大家明白讀詩和寫詩都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是世俗生活與詩意生活的有機結合,是對當下幸福的珍惜,其最終目的是讓我們成為一個健康而優秀的現代中國人。(徐莉)